4月28日,在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,公安部、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全国公安机关191名成绩突出集体、596名成绩突出个人予以通报表扬,被同事们称作“三牛”民警的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区分局行政审批科副科长、“情指行”一体化中心主任王弘,荣获“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”称号。
王弘,男,1981年12月出生,2006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,现任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区分局行政审批科副科长、“情指行”一体化中心主任。从事公安工作以来,他先后荣立“个人三等功”两次,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刑事情报研判“111人才”、被授予“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危难时刻显担当他是甘为幕后的“老黄牛”。2022年,在十堰“8.10”“10.09”新冠疫情中,“情指行”一体化中心作为抗击疫情的情报中枢,在流行病学调查、社会面管控中发挥了情报研判的支撑作用。
关键时刻,王弘主动请缨,利用自己的专长,坚守在一线长达50天,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,带领团队通过视频监控巡查十万余次,研判、核查近万余名密接、次密接及关联人员,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他立足茅箭公安工作,支撑一线办案单位侦破了600余起重大疑难案件,实现了现发命案全破;通过信息研判,平均3天抓捕1名网上在逃人员,其中抓获潜逃20年以上命案在逃人员5名,练就了一双“火眼金睛”。仅今年2月以来,他带领一体化中心共抓获39名网上在逃人员,受理一线办案单位上报的148起“盗抢骗”案件全破,落地并抓捕188名嫌疑人。
坚持破案与挽损并重他是心系群众的“孺子牛”。2021年茅箭区某绿松石卖场现发一起百万绿松石盗窃案,他在工作中发现嫌疑人反侦查能力极强,使用“索降”“伪装”“换装”等多种手段,企图逃避公安机关打击。
再狡猾的“狐狸”也斗不过“猎人”,王弘凭借超强的业务能力,夜以继日地开展视频追踪、研判,死死咬住嫌疑人的轨迹,仅1天就攻破嫌疑人种种反侦查伎俩,将其落脚点锁定在某开放式小区周边,随后组织警力开展落地摸排工作。然而该开放式小区属于靠山的城中村,外来临时租住人员众多,没有视频侦查条件,走访摸排工作陷入僵局。
虽然民警对小区700余名居住人员的信息登记非常全面,但嫌疑人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,没有任何辨认条件,如果按部就班地排查,耗费的时间和警力可想而知。“很有可能嫌疑人抓住了,被盗绿松石已经销赃,群众上百万元的损失难以挽回。”想到这里,王弘决定先通过数据分析给嫌疑人“画像”,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开展排查工作,根据“画像”直接将700余人的范围缩小到21人。
经重点工作,嫌疑人果然就在这21人之中,案发后第3天抓获该案嫌疑人,当场从其租住房内搜出全部被盗绿松石,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。
守正创新勇担使命他是激流勇进的“拓荒牛”。王弘在工作中总结推广多套技战法,如实战中提炼的“多维轨迹分析战法”将原需4小时以上、抓捕成功率不到50%的打击电信诈骗伪基站,缩短到15分钟以内锁定目标,抓捕成功率达到100%。
他通过研究电信诈骗高发类案的特点、手法、话术,分析被骗人群关联信息,提炼受害群体的关键特征,积极参与“十堰公安创意大赛”,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师的优势,搭建“易受骗人群”大数据模型,持续批量产出茅箭区电信诈骗密切接触者数据,推送属地社区开展精准劝阻工作。
今年2月至今,王弘依托电诈预警模型劝阻正在遭遇电信诈骗的群众1654人,现场止损70余万元。经数据筛查,在茅箭区活动的诈骗密切接触者26000余名,一体化中心将数据信息推送辖区派出所,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精准反诈宣传,处置电信诈骗潜在受害人信息10万余条,共为群众和企业挽回损失近千万元。
在民生小案中,他发挥技术优势提升破案效率、缩短破案时间,破案时间由之前数周、数天缩短到数小时,既能抓获违法行为人、也能及时为群众挽损,先后服务群众找回走失人员、遗失物品300余次。 他勇于探索、敢于创新,在公安改革中激流勇进,通过分析辖区未成年违法人员盗窃沿街商铺、车内物品案件特点,收集整理本地及周边县市区未成年前科人员数据,结合城市前端感知设备和街面巡防力量,构建“未成年前科人员动态响应机制”,特定时间(夜间)早预警早驱散、现发案件速破案、快挽损,大幅减少了此类案件的发生,仅盗窃案件发案率就下降15%。王弘只是广大基层公安民警的一个缩影,在茅箭公安还有很多像王弘一样的“三牛”民警,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,在打击违法犯罪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、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、护航经济发展等岗位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。